製作紫砂壺的需要選用不同的泥料,而茶壺的透氣性各有不同能泡出茶品不一樣的韻味。在眾多泥料中,透氣性最高的非段泥莫屬。作為泥料中的「透氣王」,究竟段泥有何優點?選購段泥壺時要注意些什麼?一起來看下去吧!
什麼是段泥?
段泥又叫「團泥」,產於黃龍山一帶的礦區。「段泥」是一個的總稱,當中細分許多種段泥,如本山段泥、黃金段泥、芝麻段泥等。一般段泥的顏色是眾多泥料裡較為多樣,從偏黃金色到青灰色都有,所以在外觀上也比較容易分辨段泥壺與其他泥料的壺品。
段泥是屬於紫砂泥料裡其中一個共生礦源,與綠泥和紫泥共生,因此兼有兩種泥料的特色。段泥通常位於礦床的頂板下,紫泥層之上,也會夾雜在紫泥層中。不同礦區、礦場與開採位置,段泥的分佈可能會些微有差別。
(圖片來源:淘壺人)
為何段泥有高透氣度?
紫砂泥料的透氣度需視乎「泥料目數」和「結晶度」兩者來釐定。泥料目數越大,代表泥料的顆粒越細,透氣性較低。目數越小,泥料顆粒越大,透氣度就會相對高。朱泥等紅泥類泥料一般的目數會較高,質感較細膩,透氣度低,所以能逼香出色。而紫泥、段泥則可以做到較低目數的製壺泥料,顆粒感較為明顯,手感較紅泥壺略粗糙一點,疏氣效果更好。
而泥料的結晶情況也會影響透氣性。結晶度越高,透氣度越低。紅泥的結晶度最高,其次是紫泥,最後是綠泥和段泥。因此,在正常情況下,段泥的透氣度相對紅泥與紫泥會更高一些。
為何段泥壺有多種顏色?
段泥壺有多種顏色主要原因有兩個:段泥泥種與燒製溫度。因為共生礦的緣故,各種段泥當中的含鐵量會有不同,導致段泥的顏色出現差別,有可能會偏黃、綠或者是青色。含鐵量偏高的段泥,燒製出來的顏色會偏紅,反之則會偏黃或褐色。
另一個原因是段泥可承受的燒製溫度差異較大,一般由1170-1200攝氏度之間。不同溫度所燒製出來的顏色會有所不同,低溫燒製出來的段泥壺顏色通常較淺,溫度越高,燒製後壺品的顏色會泛青,甚至偏灰感。
(不同種類的段泥顏色都有分別,燒製溫度也能影響茶壺的顏色深淺。)
段泥壺容易「吐黑」是真的嗎?
有些用家發現,段泥壺用久了容易出現「吐黑」現象,壺身、壺口處積聚了一些黑斑或黑塊。段泥壺「吐黑」,多是因為燒製的溫度不夠,也有可能是泥料的結構鬆散,壺壁的氣孔過於疏鬆,茶汁透過氣孔滲透進紫砂壺內,積聚成垢。
其實紅泥、紫泥壺也會出現「吐黑」現象,只是壺品的顏色較深,不太容易發現,而段泥壺的顏色較淺,一旦形成黑色斑塊就會非常顯眼。因此,用家要時常清潔壺品,防止壺身「吐黑」,沖泡時也可以選擇茶色較淺的茶品如清香鐵觀音、綠茶等,避免深色的茶湯形成明顯的茶垢。
(圖片來源:普洱茶網)
以上就是關於段泥的小介紹,段泥壺透氣性高,泥料顏色亮麗,所以很多人喜歡選用段泥壺泡茶。因為壺品顏色較淺,養護段泥壺的功夫不可馬虎,用後仔細清理紫砂壺,以防自己心愛的壺「吐黑」了!
建議閱讀: